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日子,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
【资料图】
此时天气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病科姚磊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处暑时节,若养生不当,脾伤于湿,容易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不适症状,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
那么,处暑时节,我们应该如何注意养生保健呢?
秋天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阶段,天气由热转冷,此时阳气减而未弱,阴气生而未盛,气温没有完全降低,时常出现气温上升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我国南方尤为常见。
在穿衣方面,姚磊提醒市民,要注意春捂秋冻,不要过早增加衣物。所谓的“秋冻”,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如果秋天到来,穿着过于保暖,那么就会让人体的阳气过于旺盛,不能顺利地敛降,阴气也不能很好地化生和滋养。所以适当“秋冻”,一方面可以顺应自然之气和人体阴阳气机的转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和肌表的抵抗力。
当然,姚磊也提醒市民,在早晚比较凉的时候,老年人、小朋友和体虚的人也不要觉得“秋冻”而“摒着”不穿,必要时适当增加衣服,以免着凉感冒。
秋季到来,相信很多人会出现鼻干、口干、大便干等情况,尤其是干燥的西北地区尤为明显,有些人甚至有痰中带血的症状。有没有办法通过饮食改善秋燥?
姚磊建议,可通过多吃些滋阴润燥、酸性的食物,如梨、冰糖、橘子、山楂、青苹果等来改善秋燥带来的不适。同时,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可适当食用,适当地煮些绿豆汤、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处暑时节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随着人体阳气内收,“秋乏”也随之出现。
起居方面,姚磊建议市民应顺应节气,早卧早起。大家要保证拥有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以晚上10点左右入睡为佳,每天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做到“早睡早起”。
姚磊告诉记者,“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此外,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着一定意义。
市民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中午时候小憩。一个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在下午精力充沛,也让人们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姚磊建议市民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等运动,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为宜,不必贪多。由于气温逐渐和缓,不再像三伏天那样让人难以忍受,市民朋友可以在接近傍晚的时候在慢跑过程中晒会儿太阳。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既可以舒缓心情,又可以帮助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预防脑动脉硬化。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